21.7.08

其後


有關地震的報導、文章、評論已經很多,多這篇不多,少這篇也不少,不過每晚看著新聞了解四川的實況,實在有所感觸,但誰沒有?很多專欄已經寫過很多觀點,很多專家的評論都很精闢,壯烈如默哀後揮動拳頭揮著淚叫喊堅強中國,簡潔如MSN名號旁留下一句祝福短語,每人都以不同形式支持遠方不幸的人,原來,有愛心的民族,未必需要大國崛起,也會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同情、救災激情,讓我們幾天內籌了好幾億元,雖然從來沒有團體在十萬火急的情況下還花費資源把善款的賬目透明化,但我們還是願意相信這些錢都會用到災民身上,這是一種心照不宣的信任,我們坐巴士總不喜歡身邊坐著陌生人,到這刻,我們卻能重拾城市人久違了的互相信任。

地震過了,錢捐過了,我們繼續我們的生活,但災民依然是災民。近半年來,有機會跟救世軍籌劃一些推廣計劃,了解到救災工程的漫長。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說,沒錯,每年華東華南水災,災情越嚴重,確實可以籌到越多善款,但其實重建才最費花資源,房屋、校舍、道路,一切由零做起,可是激情過後,善款卻無以為繼。

捐款,九成是基於一刻觸動的連理心;重建,卻需要十分理性的機制籌劃。所以雖然電視台從不會無厘頭在災後半年搞甚麼籌款節目,但慶幸香港還有很多像救世軍一樣的團體,本身建立了一套援助機制,有計劃地長時間救助有需要的人,讓善款不只救一時燃眉之急,想了解的話,可上網找找。

事隔半月,感動的故事依然感動,但地震的報導始終會看膩,電視台的黑白台徽變回彩色,你看著這篇東西,又一篇談論地震的專欄,多看一篇不多,少看一篇也不少,沒所謂,不過很多團體,依然在等候你的捐獻,少一點,就是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