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09
NIMBY
Not in My Backyard的簡寫,直譯是「不要在我的後園」,詞匯大約在八十年代提出, 寓意一些不受歡迎的公共設施,雖然對社會上大部分人有利,卻不要搬到自己生活環境的附近。
後來NIMBY演化成NIMBYISM(不要在我的後園主義),繼而有NIMBYIST(不要在我的後園主義者),之後有人更把此思想深化成BANANA(Build Absolutely Nothing Anywhere Near Anyone),諷刺地產財團與既得利益者只懂反對任何設施的興建,妄顧公眾利益。
其實NIMBY並非自私鬼,只是世上沒有聖人,不想要的東西,誰想為大多數得益者犧牲自己?核電廠當然搬得越遠越好,手提電話發射站也不要在方圓百哩之內,這是合符邏輯常理的期望,將軍澳居民當然有資格反對在清水灣郊野公園擴建垃圾堆填區,因為住半山豪宅的人有份製造垃圾,為甚麼他們不需要每天承受垃圾的臭味?
不過正生書院的學生不是垃圾,只是曾經吸毒現在要立志改過自新的年輕人,梅窩這班群情洶湧的BANANA居民,在鏡頭面前聲淚俱下請正生書院食蕉的同時,有否想過這班學生的感受?你抱怨核電廠,核電廠不會爆炸,人卻有感情,這班年青人為重生而奮鬥,居民如此聯群結隊激烈抗爭,就算有理也未免無情刻薄,未贏到甚麼,已經輸掉梅窩人純樸友善的形象。
這些社會議題,根本沒有對錯可言,但處理手法有高低之分,由於放在後園的設施雖然討厭,但卻符合社會上大部分人的意願和利益,少數派的爭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落敗收場,所以如果連社會輿論都輸掉的話,還可以拿甚麼籌碼來抗爭?
毒害,根本就普遍存在於學校,隱形地存在於每個家庭的後園,一間被毒品入侵的學校,是社會的現象;一間立志拒絕毒禍的學校,就是社會的腫瘤,怎樣說也說不通,只是有人還未想通。
關心自己後園的人,其實更應該關心自己的客廳、睡房、廚房、浴室甚至雜物房,先管理好份內事比在後花園叫嚷更重要,經常埋怨附近有堆填區的居民,如果連自己的家也是個雜物滿屋的亂葬崗,就不如先檢討一下自己,才去為後園爭取權利。同樣,要剝削別人改過自新的機會,不如先好好教育自己的下一代遠離毒品。
正面的思想,往往能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有時候問題並不在於問題本身,而在於處理問題的人,不要把心結窩在心裡頭,今天,你對後園荊棘叢生看不順眼,或會有一日,你會知道,原來自己培育了玫瑰滿園。
黑箱車
這樣說很恐怖,不過每次上亡命小巴,實在有踏上黑箱車的感覺。
旺角炮彈小巴鏟上行人路的事件,是意外還是人禍,不由我蓋棺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小巴是很危險的交通工具,不是車輛的設計危險,而是駕駛者的態度為乘客及路人構成危險。
不知你同意與否,大部分小巴司機都很難相處,當然我不排除地球上有彬彬有禮,奉客至上的小巴司機,亦有很多司機會注意安全,不過習慣超速、一次過切四條線、要你全程緊握扶手以免被拋出車外、落車時雙腳還未落地車就颷前狂奔的司機基本上佔了大多數。
而且,小巴司機總體上都是黑面神,你問他們問題,他們很多都不喜歡回答,或者給你面色,尤其入夜後旺角一帶的小巴司機都很有性格,又或者有性格缺憾,個個面容崩緊,只會開動機器,不懂提供服務,車廂周圍例必貼上請早揚聲否則自誤,或者五十一百不設找贖等嚴苛規則,只方便自己,不方便乘客,高傲非常。
我試過上小巴時問司機:「唔該,係咪去數碼港㗎?」答「係」一個字,「唔係」兩個字,但他竟然說:「你冇睇前面塊牌嘅咩?」九個字。
這些氣,受得起,只怪我不是個高大威,一副文人相註定蝕底。但在路上經常向別人釋放負面情緒,其實可以非常恐怖,我就親眼見過一個大塊頭司機,在轉彎時狂踩油門,然後故意在婆婆的身邊擦過,以警誡她不要亂過馬路。
為了走多一轉,我明白為甚麼司機要亡命飛車,但有誰可以解釋,為甚麼小巴司機總要惡形惡相?有報導說,那位肇事的司機被捕時態度囂張,老實說,他未必是囂張,可能只是受了刺激情緒失控,但一般人都會覺得這是符合邏輯的角色性格設定,公眾對小巴司機的印象早已定形。
意外後,小巴業發言人第一時間就辯駁是路面設計有問題,而不是積極檢討事故及為死傷者提供應有的協助,看來,不只是個別司機,而是整個業界都不知道原來駕駛公共交通工具要對公眾負責任。
因為他們囂張,因為他們惡相,因為他們駕駛得又快又狠,有人就稱呼他們做司機大佬,正所謂哥前哥後三分險,大佬前大佬後,人都飄飄然,車好自然行到飄飄下。不過做大佬,不是擺一副架子出來就可以。
很多人坐上司機位,都會變成另一個人,被機器征服自己的品格,出事司機可能是個努力掙錢的好爸爸,現在卻成為殺人子女的兇手,是意外?是生活逼人?還是因為習慣了暴戾的駕駛態度?當駕駛變成亡命的病態,紅巴綠巴都可能變成黑箱車吧。
吃垃圾
我經常要等到晚上十時才吃晚飯,不是習慣,只是迫不得已。香港這個地方,就是充斥著像我這樣喪做的傢伙,好不容易捱過一天,正常人爬了上牀,自己才開始吃晚飯,於是,經常有機會惠顧宵夜套餐。
我家附近的食肆競爭激烈,百米之內有三家廻轉壽司,一到晚上九點九,搶客各出奇謀,這店推出$68任食個半小時,那店就以$48壽司吃到飽招架,霎時間人流如注,全場爆滿,街坊都大呼好味。
真的有便宜壽司這回事嗎?日本菜,必定一分錢一分貨,但既然口碑載道,也毅然一試,夾一件放入口,詳情不贅,總之難食,後來知道,宵夜與正價時段,原來供應不同檔次的貨色,頭殼隨之彈出一個問號,這樣救生意,不怕做壞招牌嗎?
另外,最近也吃了一個這樣的宵夜套餐。
這間餐廳在九時半後,推出宵夜鐵板餐,三十八元一份,從門口的易拉架上看賣相,兩大塊牛扒,大大碟,還有台式飲品贈送,頗為豐富,於是又做敢死隊,入店送死。
我點的是鐵板牛扒,等了五分鐘,來了一塊鐵板肉片,我立即雙眼反白,似乎廚師與我的度量衡存在很大差異,心忖,這次入了黑店,幸好沒有很高期望,就當是餵飼自己,乾脆吃完便走,於是把薯菜塞入口腔,把一堆纖維殲滅,嚇然發現,碟底隱藏了三條不明來歴的意粉。
自少就討厭類似吃公仔麵附送一粒發脹通粉的情況,這反映了廚房對製作食物的態度。算,趕快把飲品啜入肚,別要為垃圾浪費時間。忽然,喳一聲,原來前面的食客也點了個鐵板餐,但奇怪,傳過來的不是正常肉香,而是陣陣怪味,心裡狐疑,於是多吸幾下,未幾,食客猛然大叫:「嘩,呢隻乜嚟㗎?」
店員眼明手快,一擒一拿一丟,就當沒事發生,但我的肺部,就這樣,深深地嚐過了鐵板曱甴的味道……
人人都有入錯餐廳吃垃圾的經驗,我敢打賭,在香港吃到垃圾食物的機會率比其他鄰近城市都高。例如在日本,要吃難啃的食物根本接近無可能;在澳門,小店十步一間,衝入去,大多數不會令人失望;台北、廣州、深圳、珠三角、星馬泰,便宜的東西都好味,好味的東西都便宜,為甚麼?我們的食肆出了甚麼問題?
香港食肆質素的參差,大概跟貧富懸殊成正比,非常而又非比尋常的兩極化。付得起錢的上等人,吃松露和牛鮑魚;平民老百姓,捱肚餓等宵夜時段吃垃圾,吃慣了,還津津樂道大讚抵食,連品味都被扭曲了。
租金、人工、水電、來貨價有漲無回,食肆不敢提價,只好偷偷將價就貨,以前的好餐廳,很多都淪落成一般貨色,甚至結業埋單。這個年頭,生活指數高於生活質素,食肆好,任何生意也好,不少人唯有靠降低水準割價喪做求生,卻又日日提心吊膽怕被人超越,忙著保命,忘了質素。如是這,就給溫總理說中,香港不進則退。
天堂傘
中國製產品當中,天堂牌雨傘算是可靠非常的優質產品。沒有考究這是否一個老牌子,但十年前就已經聽過它響噹噹的名字,杭州名物,與張小泉剪刀齊名,是國內同胞最喜愛的雨傘品牌,以輕巧見稱,傘架堅硬,布質防水力強,只花五六十塊,就買到最頂級的型號,很划算。有些款式輕如無物,有些則有防紫外線功能,我那一把,傘架的關節裝上了防反骨彈弓,能挑戰十號風球。
不知道香港有沒有天堂傘,但在國內,尤其是華東一帶,如果你堅持想買一把天堂傘,售貨員定必讚賞你是識貨之人。中國人對自己的產品,很少有這一份驕傲。
好,問題來了,為甚麼中國人做不好奶粉,卻可以做好雨傘呢?看看以下片段,答案不言而喻。
http://edition.cnn.com/video/#/video/world/2009/06/03/vause.chang.tiananmen.anniv.cnn
看見了嗎?做好傘子,原來有政治目的。
是那個智商爆棚的高幹精英,想出這些稚嫩行徑?以為用一把格子傘,就可以擋著政府的陰暗面,想家醜不外揚嗎?誰知越遮越醜!幾位陸軍頭的短褲叔叔啊,你們的行為向世界說明了中國人如何沒品,你們的衣著也向世界展露了中國人的衣著如何沒有品味,明知有機會上鏡,麻煩參考一下大半年前奧運開幕式時那幾位笑面迎人的白衣美少女,只不過大半年,那時金雕玉砌的大國風範,現在都丟了嗎?為了設法阻擋「做人別太CNN」的CNN,反而被人以寫實的新聞鏡頭捉弄。原來六四敏感一旦病發,能直教某些人喪失理智不顧一切。
外交部說,到天安門採訪要申請,沒問題,當有人違規採訪,大可依法懲處,沒有心虛的話,就來個理直氣壯,拿起鎗吧,拿起手銬吧,何必男人老狗拿著傘子在鏡頭面前跳舞?跳舞又何必要給人看見你的對講機?
蠢得不可思議嗎?未算!這班大叔,也實在太業餘,以為遮了鏡頭就甚麼都傳不出去,一點常識也沒有!收音與拍攝從來是分開的兩件事,記者用的是無綫咪,就算你的傘遮蓋到整個天安門,音質還是鏗鏘清晰,別人的口,你有本事用甚麼來遮?
遮住了地獄,不代表到了天堂,不要再自欺欺人,在全世界面前丟架。平反好不平反好,暫且不說,但麻煩拜託各位大哥們不要再sometimes naive。
你們做出了這些醜事,叫我怎樣好?我這把格子款式的天堂傘,才用過幾次,再拿起,不可能再有使用優質國貨的驕傲,相反,我覺得很羞家。
白色恐怖
大陸自五月起開始封殺外地網頁,為了甚麼,大家心知肚明。
普通而正常的雅虎香港網頁,基本上是被完全封阻,我試過,即使有幸給你看見首頁,你卻不可再繼續點擊瀏覽資料,就算是阿叔講股,阿姐結婚,副刊的生活逸事,能看得到標題,都看不到內容。
不忿氣之下,試試轉用香港新浪網,以為有中國背景,或者會手下留情,畢竟我只是想隨便看看些東西打發時間,上甚麼網也一樣,結果,網站首頁很順利就登入,不過想再進一步只是妄想,點這裡,擊那裡,一樣沒反應,最後竟然要擊入性討論的欄目,才有東西可看。
內地的秘密監察系統,神通廣大,封殺敏感消息,反應幾近反射式,不理前因後果,總之一律封鎖。你也可能試過,在內地看香港的電視節目,忽然被打斷,還無厘頭插播沐浴巨星的香艷廣告,這時候你知道,中國不高興。
不要以為,審查只限於大眾媒體與網站,審查其實能以接近人釘人的方式進行,沒錯,一對一,怎樣做到不知道,總之,審查能涵蓋個人通訊,你可能不相信,不過我卻有一次親身經歴。
08年中,與友人以MSN聊天,他在北京,我在香港,我忘記說了些甚麼,總之說著說著,不經意的談到一些關於大陸的瑣事,但對方完全接收不到,一些如okok等無傷大雅的回覆卻又可以順利通過,令雙方的談話支離破碎。
我懷疑我們的對話被截查,好奇心驅使下,試試鍵入一些敏感字眼,例如「共產黨」、「六四」、「你好,你在監視我們嗎?」等等,結果真的全被堵截,我心裡寒一寒,立即登出。
上星期,一名移居杭州的友人也跟我說,在國內看不到香港網站,還直呼這是白色恐怖,對,真的很恐怖,恐怖在於,對同一件事,二十年來竟然沒有更進步更文明的處理手法。
禁這些,禁那些,大國崛起了,原來政府依然習慣躱在暗處,伏擊平民的正常生活,無風起浪。六與四本是兩個常用數字,對中國而言卻成了超敏感的政治,所以在此建議93948964的機主,還是不要在這個時候投入祖國的懷抱,到深圳按摩桑拿,以免悄悄地被公安秘密拘捕。時裝店也別要打八折再八折,以免因這個六四折而遭查封甚至被控以反國家宣傳煽動罪。最後,警告你,你在看的這本雜誌湊巧在09年6月4日出版,而且你還在看我寫東寫西,你可能已被定性為反動分子,說不定你的言行已被人終身監視。
病毒聊天室
豬流感以外,還有一種新型病毒叫人非常困擾。
有上MSN Messenger的人,都可能遇過這個情況:明明是Offline的朋友,突然會跟你說話,跳出來的通常是一個網址,內容包括 you-must-see 或 very-funny或 my-secret-photo/hahaha諸如此類,稍不留神,病毒一click即中,而你就跟他們一樣,成為帶菌者,在你offline的時候,偷襲你的朋友。
由於病毒是在offline時傳播的,所以中招的人,即使願意自我隔離,斷絕六親,不上MSN不用電腦也無補於事。反而,保持在線,才可以制止這些短訊傳播,倒行逆思,往往就是網絡世界的邏輯。
說起來,MSN也來自美國,難怪對播毒無動於衷。有說,因豬流感毒性弱,因此美國不加以設防,以免嚴厲的檢疫措施進一步拖垮這個外強中乾的北美病夫。如此陰謀論雖不可證實,但我行我素不理他人死活的政策,卻是有跡可尋。舉例說,布殊年代,傳聞出身德州的他與當地油公司一直存在曖昧關係,因此製造了很多詭辯,質疑溫室氣體是否導致全球暖化,又拒絕加入京都條約,以保護美國能源業的利益,視全人類的存亡為無物。
另外又有經濟專家認為,美國政府是故意拒絕向雷曼注資,令其倒閉。因為一,這是以萬億美元計的無底深淵;二,此等有毒投資產品大部分乃賣給亞洲的富裕地區,主要包括香港和新加坡,美國政府沒理由以美國納稅人的錢補償外國人的損失。相反AIG,由於業務關係著美國本土的核心經濟,不可不救。
不要期望超級大國有超級風範,到了生死關頭,自私才能自保,手段如何只是其次,反正國際社會就是敢怒而不敢言,向全世界發動細菌襲撃又如何?傾銷有毒資產又如何?排放最多二氧化碳又如何?亂印銀紙又如何?你最多只可以無可奈何。
作為MSN用家,不要學人厚顏無恥累街坊,一於正視一下自己的病毒問題,來,試試以下方法,如果病毒未變種,應該有效:
首先,登入;然後,更改密碼;完。
沒錯,完了,就是這麼簡單。
經我個人臨床測試證實,這療法的確有效,因為沒有你的密碼,病毒就不能假借你的名義發放短訊,不過在此聲明,這不是特敏福,我也不是IT界的袁國勇,若然問題持續發生,麻煩你扚起心肝做好檢疫工作,找個電腦師傅醫一醫。
觀濕地
像我這樣的城市人,眼界也未免太淺窄,長到牛高馬大,到了中年發福的日子,才第一次給我看見黑臉琵鷺。
據說黑臉琵鷺全球只有二千多隻,比大熊貓還要少,能看見是種緣份。總數的四分一,即大約五百隻,會選擇來港過冬,吃泥沼裡的魚蝦蟹,牠們就算不是土生,也一定是土長,稱得上是半個原居民,或者是天水圍的街坊,大家活於同一片香港地,說不定吃著同一批基圍蝦。
以前觀鳥要到米埔,到米埔就要申請,現在方便多了,到濕地公園就可以,可恨自己對雀鳥認識不深,否則這可是個樂而忘返的天堂,大中小白鷺、魚鷹、鷸、燕子,以及很多我們只能直呼牠做雀仔的鳥類,都在你二三百尺內的距離,如果踫上觀鳥季節,漫天飛鳥,感覺猶如親臨東非肯雅大草原,如果香港有十景,這肯定能打入頭三名。
米埔根據《拉姆薩爾公約》列為國際重要濕地,說是濕地,就不只有雀鳥,這種以紅樹林為基礎的生態圈,聽說佔了全球淡水物種的四分之一,爛泥中孕育生命力。我們難得有個濕地公園,造就了人與大自然的接觸,比地球上很多城市都幸福,你只要付出看半套電影的價錢入場,即可樂透半天,而且你大有機會看得嘩嘩大叫,不由自主地,看出另一片天地。
「嘩!鹹水草呀!」
對不起,就當我是個大鄉里,紥糭的鹹水草見得多,不過活在水邊青蔥筆直的鹹水草還是頭一趟看見。
「嘩!有魚呀!好大條呀!」
濕地有魚其實有甚麼稀奇?而且魚並不是真的很大,街市有很多更大的魚,普通一條桂花魚已經是這些魚的兩倍。不過,你依然會說:「嘩!有魚呀!」
「嘩!有蟹呀!」
其實蟹,也很普通,銅鑼灣老三陽的雪櫃有大量。
「嘩!有毛蟲呀!」
蟲這東西,在市區會被踩死,不過在這裡就是寵兒,而且你還會有雅興去了解牠結蛹的過程,毫不起眼的東西,忽然在你心中佔了位置。
城市人置身大自然原來會一反常態,拋開文件與壓力,讓身心撥亂反正,但思想與習性又會撥正反亂,一些平平無奇的東西,在鳥語花香的氛圍下,竟然都能看出個精彩的角度,甚麼都變得大開眼界,甚麼都值得欣賞,看著笑,笑著看,單純得可愛。
大自然要好好保育,這份單純的心,或者更值得好好保育。
賞石
石頭有甚麼好看?我不知道,不過實在好看。
當然長腿姐姐也很好看,不過石頭也很好看,明白的人會很明白,不明白的人,怎樣說也不會明白。
石質就像書本一樣,可以好好閱讀,顆粒大是深層岩,顆粒小就是淺成岩,帶紅色的含鐵,一層層的是沉積了好幾百萬年的頁岩,好運的話還會發現化石藏在其中。
不愛看石質,也可看風化與侵蝕,海邊的石最好看,灘上有圓渾的卵石,岸邊不時有蜂巢石,崖邊的石隙,會被海浪侵蝕形成海蝕洞,蝕穿了就化成拱橋,慢慢,橋會塌下,斷成孤島,這些其實只是會考程度的地理常識,但也是奇景, 每一景,都訴說著幾億萬年的故事。
賞石,不是純粹用眼看的,也別誤會要老套地用心領會,或者要慨歎甚麼大自然威力無比,人類如何渺小的大道理,更千萬別要說這塊石似靈龜出海,那片石是仙人指路。人與石的關係,不是這樣無聊的。
賞石,其實是很有娛樂性的學問,有點像閱讀推理小說,是個尋找的歷程,例如當你面對近來最受歡迎的六角柱形岩石牆,讚嘆其奇特外型之餘,你還可以觀石質,看紋理,同樣是六角形,當中大不同,細看之下,你甚至有機會發現當中有斷層,斷層中湧入一條岩脈,再推敲出幾億年前的岩漿入侵活動,熱力與壓力令堅硬的岩石彎曲變形,如是這,石頭會即場考驗你見微知著的洞察力,從不會說話的頑石上,重構當中形成的原理。
學會了原理,就明白沒有東西是石頭爆出來,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人類這種地球統治者兼破壞者,在時間的歷史中根本是粒微塵,我們常說要征服大自然,不如先從石頭上學懂謙卑,一個億萬年的過程,不由你拿起噴漆扮情聖。
石頭可能是世上最無關痛癢的死物,一塊以礦物晶體組成的無機物質,不值分文而且俯拾皆是,但如果你連這東西也能看出個欣賞價值,證明你的心比石頭還要靜,就算面對人性腐敗、金錢萬惡,也不過是時間歷史中的微塵,有甚麼緊要不緊要。
石頭也會欣賞的人,世上也許再沒有平平無奇的事,再小的東西都會成為叫人讚賞的奇蹟,身邊一事一物,一花一草,一個親人,一個陌生人,一個地球,整個世界,都納入你欣賞的範圍,無需爆粗,無需笑騎騎放毒蛇,無需看人不順眼,無需說人是非,放下心裡的石頭,正能量自然充滿你的小宇宙。
展甚麼來覽
太古城剛舉辦完北原照久懷舊玩具展。於Yahoo搜尋0.68秒,得出163,000,198個相關結果。
輸入貿發局的玩具展呢?搜尋0.06秒完成,得出13,039個結果。
輸入茶具博物館的茶具展呢?相關搜尋只有9500個。
反而輸入陽具展,有47732個搜尋結果,比貿發局的玩具展及茶具展還要多很多。
如果我們相信,有人關心惹人討論想與人分享的東西都會放到互聯網,這些數字代表著甚麼?
其實我沒有偏見,只是不明白,沒錯,香港的確是有根深蒂固的飲茶文化,不過飲茶的重點不是品茗,而是蝦餃燒賣,普洱一泡還可以,二泡根本與苦茶無異,能稱得上甚麼茶藝?一個對茶如此馬虎的城市,為甚麼會擁有一個茶具博物館,究竟能吸引多少知音人?
舊茶具好,舊玩具好,舊文具也好,只要展品是真正地道文化甚至生活的一部分,看的人,就能與這些死物產生共鳴,所以,其實甚麼東西都可以拿來做展覽,甚麼東西都會有人看,日本就是個好例子。
出前一丁總部有即食麵博物館,札幌啤酒廠有啤酒博物館,輕井澤除了有香港人最關心的Outlet,其實也有木製玩具博物館,繪本博物館,箱根除了有北原照久的玩具博物館,還有貓之博物館,最神奇的是,我曾到過群馬縣的一個牧場,一心只為趕趕羊揸揸牛奶,怎料連裡面也有一個甚具規模的現代美術館,裡面有Andy Warhol的金寶湯,草間瀰生的波點鏡室,還有很多杉本博司的攝影作品,很叫人興奮。
這些博物館,隨時隨地活在身邊,而且百分百從生活出發,所以比我們的海防博物館更親切,比三棟屋博物館更與時並進。沒錯,我們也有一個不錯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座落城門河畔,但老實說,論規模,論宣傳,論場地、論人流、論展品質素,論藝術家的知名度,論眼界大開的程度,太古城、海港城、時代廣場的展覽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今時今日,商場已很擅長把商業與藝術混為一談,共榮共生,而政府還是落伍地以資助的思維為藝術文化吊鹽水。於是現在香港人看展覽,都習慣被騙到大商場去,不是去欣賞,而是去影相,未及看清楚是甚麼,沒有了解創作背後的精神,懶得深究展品的歷史前塵,總之就要在展品前騷手弄姿,叱咤叱咤叱咤,謀殺完相機的記憶體,便啟動購物模式,纖滅自己的血汗錢,沒說錯,香港真的是個購物天堂,也真的是個文化沙漠。
香港藝術館
香港也有一個藝術館,叫香港藝術館,外貌沒有甚麼藝術味,裝潢沒有甚麼藝術感,空間也不存在藝術氣息,售票處瑟縮一角,走到櫃位前,我以為自己在訂場打羽毛球。
大多數時間,沒有人知道裡面展出甚麼展品,而且所謂香港藝術館,其實只預留極少場地給香港的藝術品作短期展出,其餘萬多件藏品都是國貨。
它又不是對岸的香港藝術中心,不是一個會推動藝術的地方,頂多只是一個坐擁維港海景,能擺放藝術品的場地。
由於坐擁維港海景,所以寸金尺土,樓底偏低,沒有空間放大作品的震攝力,前幾年那個印象派畫展,地方小得可憐,就算梵高也變得一籌莫展,而且人潮氾濫成災,一家大小加上癡男怨女紛紛湧至,甚麼經典畫作都被淹沒得一亁二淨,粗略看到已經是萬幸,細意欣賞根本不可能。
有人會說,清明上河圖的展出不是很成功嗎?如果你覺得這算是成功的話,我想你大概也會到羅浮宮找蒙羅麗莎拍照,還會大開閃燈然後豎起手指做出勝利手勢。再重複一次,看到和欣賞根本是兩碼子的事,我也很難說服自己要在狂躁開踭的同時,清心領略當中的畫意。
所以,以現時藝術館的規模,外地名作最好不要來港。喜歡外國藝術的香港人根本就有本事,直接到巴黎奧賽博物館看印象派大師的作品,到紐約MOMA看現代藝術,到六本木看村上隆,即使要去故宫一睹清明上河圖的風采,其實也不是甚麼難事。而大多數藝術冷感的正常人,自然會繼續追看無綫鉅製大冬瓜及各大暢銷全港的八婆雜誌。
借來名作滿足老百姓到此一遊的欲望,不如把寸金尺土留給自己人,香港藝術館用來展出香港藝術作品其實跟母親是女人一樣順理成章,為甚麼我們一定要把藝術家邊緣化到牛棚、火炭、石硤尾?
前陣子,收到又一山人的電郵邀請,於是再訪久違的香港藝術館,展覽不算大,人不算多,不過正因如此,你有機會與每件作品心靈交流,從死物裡看到哲理。有些作品還是會叫人摸不著頭腦,但不少作品都能透過互動令人有所啓發,藝術其實並不高深,而且入場費只不過是十元,比起入戲院看家有囍事2009便宜很多倍,也快樂很多倍。
順道一遊,其實四樓的新中國國畫也叫人大開眼界,不過如此空間若可留給本地薑小克的維港巨星及聾貓,或者又一山人的香港紅白藍系列,也許會更叫人興奮。 香港藝術品不放在香港藝術館,難道要放在時昌迷你倉嗎?
人間九格 ﹣九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