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09
NIMBY
Not in My Backyard的簡寫,直譯是「不要在我的後園」,詞匯大約在八十年代提出, 寓意一些不受歡迎的公共設施,雖然對社會上大部分人有利,卻不要搬到自己生活環境的附近。
後來NIMBY演化成NIMBYISM(不要在我的後園主義),繼而有NIMBYIST(不要在我的後園主義者),之後有人更把此思想深化成BANANA(Build Absolutely Nothing Anywhere Near Anyone),諷刺地產財團與既得利益者只懂反對任何設施的興建,妄顧公眾利益。
其實NIMBY並非自私鬼,只是世上沒有聖人,不想要的東西,誰想為大多數得益者犧牲自己?核電廠當然搬得越遠越好,手提電話發射站也不要在方圓百哩之內,這是合符邏輯常理的期望,將軍澳居民當然有資格反對在清水灣郊野公園擴建垃圾堆填區,因為住半山豪宅的人有份製造垃圾,為甚麼他們不需要每天承受垃圾的臭味?
不過正生書院的學生不是垃圾,只是曾經吸毒現在要立志改過自新的年輕人,梅窩這班群情洶湧的BANANA居民,在鏡頭面前聲淚俱下請正生書院食蕉的同時,有否想過這班學生的感受?你抱怨核電廠,核電廠不會爆炸,人卻有感情,這班年青人為重生而奮鬥,居民如此聯群結隊激烈抗爭,就算有理也未免無情刻薄,未贏到甚麼,已經輸掉梅窩人純樸友善的形象。
這些社會議題,根本沒有對錯可言,但處理手法有高低之分,由於放在後園的設施雖然討厭,但卻符合社會上大部分人的意願和利益,少數派的爭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落敗收場,所以如果連社會輿論都輸掉的話,還可以拿甚麼籌碼來抗爭?
毒害,根本就普遍存在於學校,隱形地存在於每個家庭的後園,一間被毒品入侵的學校,是社會的現象;一間立志拒絕毒禍的學校,就是社會的腫瘤,怎樣說也說不通,只是有人還未想通。
關心自己後園的人,其實更應該關心自己的客廳、睡房、廚房、浴室甚至雜物房,先管理好份內事比在後花園叫嚷更重要,經常埋怨附近有堆填區的居民,如果連自己的家也是個雜物滿屋的亂葬崗,就不如先檢討一下自己,才去為後園爭取權利。同樣,要剝削別人改過自新的機會,不如先好好教育自己的下一代遠離毒品。
正面的思想,往往能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有時候問題並不在於問題本身,而在於處理問題的人,不要把心結窩在心裡頭,今天,你對後園荊棘叢生看不順眼,或會有一日,你會知道,原來自己培育了玫瑰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