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09
以徧見看徧見
包機事件,見證了政府的辦事能力,也見識了新聞界的手段。
政府進退失據,反應遲頓,作為記者編輯,理據為基,文字為器,當可無情筆閥,以一紙報導向負責高官擲蕃茄,叫他一臉不是味兒,何其痛快。
但把立論包裝成事實卻非專業所為。
港人夫婦出事,電視報章爭相追訪遺霜,不是調查失事原因,更非施以援手,只是一心追問這位傷心人,政府應否為此負上責任,很明顯,這就是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企圖借她之口,怨政府之失,繼而落井下石,炒作民眾對政府的負面情緒。翌日,有報章竟以「政府害死人」為標題。
將政府不派包機與有人車禍喪生直接連上關係,只是新聞界一廂情願的想法。試想想,同一邏輯,如果政府有派包機,然後有港人為趕這班機而遇上意外喪生,政府一樣害死人。所以有包機沒包機,根本不是重點,執筆者那殺人於無形的撰文角度才是關鍵。
況且,如果說司機大意害死人、頌猜不肯下台害死人,示威者堵塞機場害死人,對香港讀者群來說,未必有銷紙保證。報刊時刻以煽動式標語針對港府,扮作為人民發聲,說穿了其實是個商業決定。
帶有偏見的報導,根本稱不上是新聞。可惜,最暢銷的報章雜誌,都是此等貨色。
淪落失德,報導偏頗,娛樂報刊更甚,事件的真真假假其實早以無謂考究,只是不明白,作為記者,這種工作真的能令人感到自豪嗎?假設記者的媽媽問,你最近忙甚麼,你可以怎樣回答?「正呀!最近偷拍了幾個玉女的走光照!」還是抬起頭答:「媽,你有所不知,為了證實那個男明星與女明星有路,我在他的垃圾筒內找到他的避孕套,哈哈哈 !」
放棄尊嚴、良心和同情心,嘩眾取寵博收視其實不會比政府高能,經濟低迷時經常大字標題煽動負面情緒同樣害人,分不清邏輯硬要把東西混為一談然後批鬥入罪其實好人有限,說得很偏激嗎?或者吧!我早就說明這是以偏見看偏見,順便煽動一下你的思想,作為讀者,你不是喜歡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