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8

城市建築展(一):請閱讀展覽


「嘩,好得意呀!」兩名少女看見靳埭強的海報,給了這個反應。

心口掛著長短火的攝影發燒友,除了看著相機的觀景器,好像沒看過甚麼。

難得發現一塊鏡,女人連忙補妝,走到展品前使出丁字腳步法,男友乖乖就範,舉起數碼傻瓜機。

另一少女舉起相機,以為房中間一個個的紙皮箱是藝術展品,其實只是場刊派完後剩下來沒人清理的空箱。

四十多歲大男人,走入「易道」有關中環Mind Map的展覽室內張開雙手,示意老婆為他拍張不可再硬的硬照,然後對老婆的攝影技術依然放心不下,換個姿勢,再拍一張。

接著換上一家人,在房內合家歡了幾分鐘。

一對菲律賓人在掛滿舊中區警署相片的展覽室交換相機互拍,還擺出回眸一笑式的奇怪甫士。

以上是某個星期六的所見所聞,我敢打賭,十個看這個建築展的人,只有一兩個會細閱展覽板上的文字,花時間理解創作背後的構思。

有別於一般藝術展覽,這個建築展要看的不是一件件的作品,而是建築、社區和生活的關係,基本上,每一間房由一個創作單位或建築公司負責,花了很多心力與資源,透過不同的藝術手法,提出了很多發展與保育的反思,理順了很多興建與清拆的矛盾,糾正了建築空間不等如出售建築面積的狹隘觀念。

有別於迪士尼樂園的米奇老鼠,展品不是為了給遊客拍照而存在,而是為了傳達訊息,裡面的文字與數字,都是展品的一部分,甚至是靈魂。純綷只被展品的視覺衝擊吸引幾秒繼而轉身就走的話,跟口說欣賞女人其實只看胸脯沒有兩樣。

以前,香港只懂自以為驕傲地借別人的東西來展出,企圖為正在沙漠化的文化修養灑兩滴鹽水,今日,我們終於難得地舉辦一個如此具備國際水準的本土展覽,足以叫人帶著期待的心而去,帶著滿載思考的腦袋而走,我們又何必要以行街睇戲食飯的心態去參觀?我們習慣把東西嘉年華化,就連馬拉松也不再是運動,這是作為一個知識型城市應有的價值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