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8
好腥呀
昨晚吃了大眼雞,忽然很想為上期「日本一與日本漆」的故事作一些資料性補充。
昨晚的大眼雞,一碟三條,只有手掌般大。大眼雞從前只不過是下價魚,一大條不過一二十元,現在身價倍升,分分鐘比一條養殖的游水斑更值錢,不過這也不是錢的問題,因為大條的大眼雞,根本可遇不可求。
再查閱魚類統營處的資料,馬友與鷹䱽高據價格龍虎榜首位,高達$132一公斤,而且供應不多。海魚,越來越貴,也越來越細。
這情況,跟藍鰭吞拿魚一樣。
一條魚價值逾40萬元,全因供求失衡。而且捕魚既然如此有利可圖,捕魚的方法也就自然變得心狠手辣。例如,捕捉吞拿魚的延繩釣法,每年會誤殺30多萬隻為食的海鳥;40多萬隻海龜會誤墮繩網而受傷,其中十分一死亡;海豚與吞拿魚經常一同出沒,所以每年也有數萬條海豚因人類捕捉吞拿魚而枉赴黃泉。作為商業捕撈活動,當然只捉有價值的魚類,所以一般情況下,捉一條吞拿魚可能要五條其他魚陪葬,即使漁民最終把不值一文的魚蝦蟹丟回大海,但牠們已離開了本身的生存環境,活命不成。
另外,藍鰭吞拿魚升值潛力媲美倫敦金,漁民一但捉到,不論老幼都絕不放過。成年的會送到市場,年幼的就放進籠內飼養,令物種失去繁殖機會。而且一直以來,捕魚的數量遠超吞拿魚自然繁殖的速度,要牠們絕種,絕對容易過要頭皮絕跡。
某一種魚類急劇減少甚至絕種,必會令海洋生態失衡,這些道理我們都懂,只是,為食是我們的本性,能忍口不吃拖羅,也會失守於半尾馬友鹹魚。
有錢不濫吃,沒錢也就無謂吃,環保團體說藍鰭吞拿魚要完全避免食用幾年,才可避過此刧,此舉知易行難,總之食魚還食魚,小心滅其族,好腥呀。